黃土高原母親的藝術 全集

定價 NT$3,200

漢聲雜誌第 81-83 期
作者 | 黨榮華
頁數 |
規格 | 18.5 x 18.5 cm
裝訂 | 精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已售完

當商品重新有貨時通知我。

貨號: MAG081-083 分類: ,

描述

黃土高原母親的藝術
長年以「銜接傳統與現代」為職志,漢聲工作同仁深深感受到今日「來去匆匆、什麼也留不住」文化面貌的危機。
現代快速資訊衝淚下,世界文化現象雜難並存,迅起迅落,如浪花、似泡沫。對於身邊堆積了過量商品廣告式的「泡沬文化」,現代人固然可以隨用隨棄,不必因其消失而惋惜。然而,泡沬中畢竟也淹沒了一些文化珍寶,任其沈淪不覺就太令人痛心了。
值此二十世紀末,人類文化走向劇烈轉型的時代,許多經千百年淬煉、長期積澱下來的一些人類文化模式,往往就在現代人來不及揀擇、挽留和運用的情況下,一眨眼,就永久性地消失不見了。這裡所謂的消失,不只限於外在形式,也包括其中涵容的精神價值。
因此我們在「民間文化」出版崗位上,推出「失傳」系列,期望大家能正眼看待一些瀕臨消失的文化國寶。欣賞傳統文化之美的作用尚在其次,重要的,是思考一下:如何從中擷取令我們「長精神、壯氣力」的要素?以調節現代生活的種種困境。

「失傳」系列的第一部作品,便是來自黃土高原,母親的藝術--「陝北剪紙」。
陝北地處有「華夏文明搖籃」之稱的黃土高原。這一帶遍布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黃帝時代氏族文化的發祥地,也經歷其後秦、漢、隋、唐一連串古文明的高潮,是文化層極為博大深厚的地區。然而,到了近代,仍持續著傳統農產經濟的陝北,被重重的黃土山溝阻斷,就形成與現代文明隔絕的落後、貧窮地區了。
正因為地理的偏僻與封閉,此地的民間文化,活生生地保留了一些遠古遺風。其中最生動的莫過於婦女世代傳承下來的手藝--學者把它定名為「母體藝術」、又稱「本源文化」。其中包括剪紙、做麵花、刺繡等,充分顯現出華夏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在陝北傳統生活中,家中女孩自幼便跟從母親或奶奶學習剪紙,起初照樣學樣,等臨摹熟了,就能脫離稿本信手煎出。剪紙手藝特別好的婦女被地方上稱做「剪花娘子」。她們剪出來的花樣往往流傳方
圓數十里村莊,成為婦女學習的對象。
如此,集世代無數婦女的巧手創造經驗,形成了陝北剪紙這項不沾絲毫力利色彩、淳樸而美好的傳統民間藝術。最令現代學者及關心藝術人士驚奇的是:這些傳統剪紙一方面傳襲下許多遠古紋樣,具備「活化石」般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另方面,其中孕積的許多美術造型要素,諸如簡化、平面裝飾化、線條的誇張與奔放、多重時空的同時呈現等,與近代美術探討及表現的方向往往不謀而合;甚至具備一些現代美術尚未探討、開發的造型要素。若追問傳統剪紙何以能溝通古今?其秘密在於民藝注重傳承、契合於人類群體的發展歷史;此外,它的表現真情率性,貼切於人性基本情感及視覺要求,故而有此長表不老的美術表現。
剪紙在傳統民間生活中,原本如四時繁花般有開有謝,循環不息。一年中每逢歲時節令,以及村落中鄉民的婚喪喜慶,婦女都必需剪出各種名目的吉祥剪紙,以繽紛的紙花把貧瘠的鄉野農合布置得觸目生春,美不勝收。剪紙的質地嬌弱、容易損形褪色。窗前、牆角、灶頭上貼的紙花,隔一段時日,又得在新來的節慶中除舊更新。傳統民藝便如此在婦女的巧手下生生不息,伴隨世代中國人生活起居,給予美的滋潤與對幸福生活的期盼….然而,植根於生活的民藝,一旦面臨生活模式的改換,其存在的必然性也就不保了。
近年來,由於大陸積極進行改革開放,現代化腳步深入偏僻鄉村,動搖了源遠流長的傳統生活方式。今天,就連生長在黃土高原山溝窯洞裡的女兒,恐怕也不再以學習千百年母系傳承的剪紙為榮了。看來,這分母體藝術走向「失傳」是必然的事。
本書的作者黨榮華是陜西人。他原學美術,以二十多年時間從事地方文化的研究和推動工作,現任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出於對陝北傳統剪紙的熱愛,他每每從剪花娘子的作品中拓下稿樣,回家對燈剪到三更半夜。如此,他不只積累了無數地方上的花樣,也對傳統剪紙的形式、技呿和內涵有相當的瞭解。
這一代碩果僅存的剪花娘子,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值此民藝步向失傳的關鍵,把老大娘作品做一番收撿與集轡乃成為不容遲疑的工作,黨榮華於是召集多位服務於地方文化館的工作者,一起進行採訪和資料收集,於是才有這裡包括十九位陝北大娘作品和剪紙理論研究的集結。
近年來對民藝的研究的起步階段,『陝北剪紙』的研究也尚未抵達完善。縱然如此,漢聲仍然非常珍視這分難得

我們把『陝北剪紙』規畫分為兩篇--「論述篇」、「藝術篇」,分為三大本。當我們挑選印刷紙張,埋首於各色彩紙堆中進行設計工作時,禁不住思考到:一分原本活生生的珍貴民藝即將失傳。這部書的完成,除了提供現代讀者玩賞、珍藏之外,還能有什麼怍用呢?
無論如何,由於文化環境變異,要使傳統剪紙在現代生活中復活是不可能的事了。我們想到:民藝之美不只限於外在形式,也在其活潑的精神內涵。或許傳統的民間文化精神,能帶給現代人一些啟發。
民間美術專家張道一教授指出:傳統民藝有四項特質--俗、野、粗、簡。「俗」不是庸俗,而是能體現大眾的心聲;「野」並非狂野不馴,而是情感的自然抒發;「粗」不指鄙陃,而是擺脫了矯揉造作的虛飾;「簡」並非簡單,而是簡直和簡練。
四個字道出了傳統民藝及剪紙歷久長新的精神特質。再深思一下,現代人面對人際關係的疏離,要如何建立溝通管道?面對色情與暴力充斥的社會,要如何疏導人情?面對充滿謊言的商品廣告化世界,要如何恢復坦誠?面對物質與資訊的氾濫,要如何重尋合自然之道的簡樸?
此時,當你翻讀這本『陝北剪紙』,欣賞過來自黃土高原,十九位老大娘精彩的作品之後,大可以思考一下傳統民藝的四字真言俗、野、粗、簡,很可能帶給你許多省思,以及一些生活上的新想法與新創造。
同樣地,今天大家都熱衷談「社區文化」。其實,社區文化也正是紮根於地方生活的「民間文化」。如果社區成員都能從俗、野、粗、簡著手生活創造,那麼,社區文化建設也將不流於空泛、虛矯與繁瑣,而具備地方的特色。這樣,縱使「母體藝術」--傳統剪紙在形式上失傳,但一分來自民族母親的奶汁仍繼續哺育現代人,使我們長精神、壯氣力,建立充實的現代生活。

論述篇

圖序 道通古今 p.1
出版序 p.17
老大娘的話 p.17
母親的藝術:談陝北剪紙 p.28
第一章 剪花娘子的誕生 p.28
第二章 剪紙在節慶禮俗中 p.36
第三章 陝北剪紙的歷史背景 p.42
第四章 剪紙的種類 p.47
第五章 剪紙表現技法 p.73
.陝北剪紙與漢畫像石 p.77
.剪紙的團塊造型 p.79
.剪紙與商周青銅文化 p.81
.剪紙與盛唐文化 p.85
.三種線條運用 p.87
.剪紙十字訣 p.90
.二種線條形式 p.100
.裝飾性線條 p.105
.剪紙的陰陽剪法 p.112
.摺疊絞剪的圖形構成 p.123
.摺疊絞剪的基本摺法 p.127
.套疊法 p.133
.裝飾紋 p.142
第六章 剪紙顏色分類 p.152
第七章 剪紙的題材 p.154
第八章 剪紙的構圖法 p.186
第九章 展望剪紙民藝 p.200

藝術篇 上

圖序 道通古今 p.1
出版序 p.17
老大娘的話 p.17
母親的藝術:談陝北剪紙 p.28
第一章 剪花娘子的誕生 p.28
第二章 剪紙在節慶禮俗中 p.36
第三章 陝北剪紙的歷史背景 p.42
第四章 剪紙的種類 p.47
第五章 剪紙表現技法 p.73
.陝北剪紙與漢畫像石 p.77
.剪紙的團塊造型 p.79
.剪紙與商周青銅文化 p.81
.剪紙與盛唐文化 p.85
.三種線條運用 p.87
.剪紙十字訣 p.90
.二種線條形式 p.100
.裝飾性線條 p.105
.剪紙的陰陽剪法 p.112
.摺疊絞剪的圖形構成 p.123
.摺疊絞剪的基本摺法 p.127
.套疊法 p.133
.裝飾紋 p.142
第六章 剪紙顏色分類 p.152
第七章 剪紙的題材 p.154
第八章 剪紙的構圖法 p.186
第九章 展望剪紙民藝 p.200

藝術篇 下

拾貳 王蘭畔 文:李樂見 p.535
拾參 張林召 文:宋如新 p.601
拾肆 李竹英 文:尚華 p.643
拾伍 劉蘭英 文:白成啟 p.691
拾陸 李玉煥 文:白成啟 p.727
拾柒 馮秀榮 文:尚華 p.757
拾捌 楊梅英 文:尚華 p.787
拾玖 高鳳蓮 文:馮山雲 p.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