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東路華縣皮影

定價 NT$900

漢聲雜誌第 44 期
作者 | 漢聲雜誌社
頁數 | 130頁
規格 | 22.5 x 30 cm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貨號: MAG044 分類: , ,

描述

壹、千年前的夜晚
中國是皮影的故鄉。皮影戲屬於傀儡戲的一種。藝匠以薄皮雕形、染色、熨平、裝釘,製成各種角色和布景。夜晚演出時,透過燈光照射,由藝人操作皮偶的影像就映現在布幕上。加上音樂、唱白,一幕幕光影瑰麗的好戲便堂堂登場了。早在攝影、電影和電視發明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廣大鄉野的夜晚,已經有這世界最古老的彩色動畫亮起。多少世代來,皮影戲伴隨中國人走過歷史長途,帶給人們歡娛、夢想和希望。
貳、從故鄉走向世界
一般認為,有關皮影戲記錄始於漢朝。記載裡,漢武帝因思念亡故的李夫人而延請方士招魂。方士乃於夜間掛帷帳、張燈燭、造影像,使漢武帝恍然有看到李夫人來臨的感受,並發出「是耶?非耶?偏何姍姍其來遲….」的悲歎。後世判斷方士運用了巧妙的皮影戲技術來哄騙漢武帝,而這故事也就成為皮影戲刻史上的首段佳話了。唐代,由於缺乏文獻記錄,皮影在民間的活動不明。至少我們可以知道當時佛教運用活動紙人配合講經說法,叫做「紙人演故事」。到了宋代,巿民文學興盛,各種筆記雜抄中都不乏對皮影戲盛行狀況的描述。如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到當時皮影戲迷不分寒暑,日日擠看名藝人演出。每逢節慶,各個街坊多設立小影戲棚子。元代,皮影戲不只在民間廣泛流行,甚至成為軍隊內部娛樂活動。也在這段時期以後,皮影戲由發源地的中國母土,走向世界。
十三世紀初,皮影隨蒙古軍隊傳到中亞細亞一帶,十四世紀中葉,傳入波斯。十五世紀,傳入埃及。十七世紀初,傳必土耳其。十八世,天主教傳教士把它介紹到法國,一七六七年在巴黎劇場演出。而後,一七七四年,德國作家歌德在威藍博覽會上介紹中國皮影。數年後,他並親自主持以德國故事為內容的皮影演出,足見這位大文豪對中國皮影的熱愛程度。到了近代,法國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裡,稱中國皮影為「電影的前驅」。而渾司樓在「人民的劇場」一書中宣稱:「談有聲電影的來源,不能不推崇中國影戲為開山之祖。」至此,中國皮影戲已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產。
參、一起來看皮影戲
你看過皮影戲嗎?想看嗎?隨著視聽資訊的大量興起和快速發展,全世界各地的皮影戲大多走向沒落和消失,殘餘的道具往往成為博物館裡的民藝收藏,屈居玻璃櫥窗中的皮影角色徒然展示它一身典雅、華美的造形,卻失去了生龍活虎的生活。
然而,在陜西的黃土高原,正是皮影戲的發源地之一--陜西華縣。由於當地地處偏僻、民風保守,古老的皮影藝術竟乃以傳統流浪戲班的方式活動著。他們五人結伴,嚴守行業分工,以雙腳走遍高原大地,到各窮鄉僻鎮演出。戲班子成員大概自己並沒有想到:他們的精湛的技藝,連帶這行業中傳統的習俗、禁忌、隱語等,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珍貴的「活化石」了。在那兒,還是像一千多年前的古中國一樣。天黑了,燈幕亮起,鄉民歡歡喜喜擠坐在臨時紮起的皮影戲台前,任戲曲的唱白帶動他們的情感,讓皮影的光彩炫花了他們的眼睛。讓我們也一起去看皮影戲演出吧!

目錄

皮影欣賞
華縣皮影樣片
.皮影人物韓天化.皮影頭楂四件.刀槍架子景片局部1
序18
西光藝皮影戲班考察十日記
採訪:姜全子.陳密.左漢中.李紅軍17
憑燈觀影走華州28
八月十五日 北京至西安.皮影戲的誘惑29
八月十六日 訪張茂才.華縣皮影特色.考察的必要32
八月十七日 華縣.地理風土.找禿子娃.談天
.皮影在民間生活中.關於「葷戲」34
八月十八日 看舊箱底.呂思道之死
.光藝班的伙計們.郝丙黎.土方治病.開戲
.華縣人對皮影的感情.幾場重要好戲
.挑簽與演唱36
八月十九日 吃「霍底饃」
.高塘路上.劉文信說黑話
.與王老師談古.藝人的隱痛
.清油燈的效果.點戲
.劇目的把握.夢幻之美40
八月二十日 看唱本
.關於劇本
.遠道來請名手
.夜訪魏志全45
八月二十一日
.去下廟甘村.平等的分紅
.潘京樂的凝聚力.為死人唱皮影
.與電影唱對台戲46
八月二十二日 房東的好飯
.縣城裏的匆匆告別48
八月二十三日 訪張華驥.年輕人有大志49
八月二十四日 歸途.感慨50
陝西皮影大觀51
一口敘說千古事 訪禿子娃潘京樂54
影夾子58 五人忙68
雙手對舞百萬兵 訪忙娃郝丙黎70
小生百態73 皮影表演的藝術語言75
皮影戲班的隱語79 住宿的規矩80
禁忌80 影戲溯源81
搭戲台84 皮影造型89 管理制89
皮影刻製工序 華縣魏志全師傅做皮影小生
文:呂勝中.瞿海良91
皮影圖錄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