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人行旅

定價 NT$540

漢聲雜誌第 36 期
作者 | 漢聲雜誌社
頁數 | 96頁
規格 | 21.5 x 30 cm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已售完

當商品重新有貨時通知我。

貨號: MAG036 分類: ,

描述

在這一期裡我們以『藏人行旅』組文,向您介紹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人們。抈藏高原的自然條件是極嚴酷的,在那裡紮根的藏人,如果不是最奇特的,也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品質。百年來,他們受到舉世的矚目。人們驚嘆那裡古老的風習、摰烈的宗教信仰,卻少有人注意到產生這風習與信仰的本體,日復一日的生活。在羊圈裡出生,在馬背上長大、在山頂的天葬台上轉生的藏人的人生行旅,有它獨特而圓滿的哲理。此外,配合專輯同時刊登「西藏建築的裝飾與色彩」。由於藏人篤信喇嘛教,且沿襲政教合一的體制,因此寺院建築的裝飾可謂集其傳統建築裝飾之大成,充滿了豐富奇麗的造形以及濃烈的宗教色彩。民間童話的「拉薩梅朵」亦是藏族流傳的故事,描述美麗姑
娘拉薩梅朵嫁給魔鬼的經過,其中有許多小動物穿插演出,有趣又急智。
冬至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節氣。「九九消寒圖」談民間數有待春的消閒娛樂,各式各樣的消寒圖,陪伴人們在漫漫寒冬打發無聊的時光,顯現了民間樸拙的情趣。「古往今來話冬至」則歷述故都冬至的應
節禮俗,以及冬日的特殊吃食,讀來生動如臨其境。
「說禧」是黃河中游秦晉兩地婚禮的序幕,富有詼諧的文學情趣。我們以精采的圖片,將完整的婚俗儀式呈現出來,再配合順口溜形式的即興說禧,更增添婚禮的喜慶氣氛。
「小談牛馬經」介紹農村流傳的有關牲畜良駑的民諺,並探究它與民間工藝的關係。「張金娥的剪紙」則介紹一位平凡而優秀的民間藝術家。他善於抓住對象特徵,自然生動,均齊中求變化,使人感到平淡中的神奇。這些來自平常百姓的創作工藝,渾若天成而情感樸素
,值得細細欣賞。
冬天一到,火鍋便成為人們的寵兒,而我肚火鍋更是個中翹楚。「辣乎麻乎毛肚火鍋」從做法談到吃法,讀來熱辣刺激,十分過癮。
不知您是否還記得從前家庭中常見的藥包袋?在光復初年醫藥匱乏的時代,各種療效的藥包,真是救急的必需品呢。「民間博物館」以珍貴圖片資料,讓你回憶走過的歲月。土樓集錦推出「懷遠樓」,它是內通廊式圓樓的典型代表,形態完整,保存良好。民間童玩「打石仗」,可以看出兒童的遊戲內容,和成人的生產方式有密切關係。影像剪貼系列「另一類質感」談無意中產生的斑痕對影像及現實所造成的另一種質感。「桐橫」是侗族特有的棋類,雖然起源不可考,卻是侗族人普遍喜愛的活動。「搶救大坌坑」是文明的反思系列中的一篇,在目前八里十三行搶救熱潮漸退之際,大坌坑遺址被破壞,更令人憂心忡忡。如果整個文化資產保護政策不能落實,所有的搶救都是徒勞的。
世界屋脊上的藏人
在地球人類中,如果不說藏人的生存環境最為艱難,也算是非常獨特的了。
穹廬般的天永遠碧藍,因為種種灰濛污濁他們腳下。
茫茫荒灘一望無際,即使到了今天,按照現代算法,每平方公里也只有兩個人。
覆在山頭的雪終年不化。那徹寒的清淨,或許正是對泥淖般的繁華所做的最後抗爭。
奔湧在溝壑間的溪流是終年不息的,因為這是「世界江河之母」的血脈。只要人類一息尚存,它就不能枯竭。很奇怪有人把它稱作「裹著柔曼輕紗的妙曼少女」。它哪裡有如此恬美?與從來不曾被打擾過的野兔、雪豬、草狐狸相比,人在如此廣漠與荒涼中求生不易。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們的活下來,就需更多的堅韌與忍耐。可是它變得神祕與神聖起來。它有了發達的、獨具的、豐富且濃烈的宗教與文化;加之藏人超乎尋常的虔心與內向,引動了世人持續百年的探尋。
研究者多把目光專注於這片土地上最具華彩的物事,如宗教、歷史、政治制度、文學藝術、節日慶典、天文醫藥。但藏人也是人,他們與地球上所有的人一樣,要十月懷胎,要呱呱墜地,要承受親情的愛與企盼,要步出居處與他人交流,最後走完漫漫人生倏然逝去。
藏人的人生行旅平凡細瑣,卻也自有它的規則和樂趣,我們從行旅、婚姻、生育、天葬四個單元入手,展開這至今鮮為人知的藏人世界。

目錄

藏人行旅圖序1
行走在世界屋脊之上 行旅 文:丹珠昂奔17
永不離身的腰刀 文:丹珠昂奔24
從談情說愛到進婆家 婚姻 文:丹珠昂奔25
戴天頭 婚俗之一 文:丹珠昂奔28
贅婿 婚俗之二 文:丹珠昂奔29
孩子是父母的太陽 生育 文:丹珠昂奔30
一個藏人死了 天葬 文:丹珠昂奔30
天葬的起源 文:丹珠昂奔41
西藏建築的裝飾色彩 文:高 梅.馮子松45
拉薩梅朵(藏族)51
九九消寒圖 文:李露露53
古往今來話至 文:郭立誠57
民間俗謠 說禧 文:鈔希文59
福建土樓集錦 懷遠樓(圓樓)
文:黃漢民
小談牛馬經 文:陳梓69
張金娥的剪紙 文:張道一73
辣乎麻乎毛肚火鍋
文:馮利79
台灣光復初年的
家庭藥包83
侗橫 文:吳老生87
打石仗 文:宋兆麟89
文化遺址?亂葬崗?
最具國際聲望的大坌坑遺址岌岌可危
文:李奕興91
另一類感 文:張照堂93
六十多年前的上海老廣告 封底裡
北京民謠 耗子偷油 封底裡
台灣光復初年的家庭藥包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