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旅遊專集(一)

定價 NT$495

漢聲雜誌第 5 期
作者 | 漢聲雜誌社
頁數 | 132頁
規格 | 21.5 x 28 cm
裝訂 | 平裝
語言 | 中文-繁體

已售完

當商品重新有貨時通知我。

貨號: MAG005 分類: ,

描述

一位風塵僕僕,滿頭大汗的旅客,在盛開著如鳳凰花的樹蔭下,暫時歇下了腳。他把肩上的旅行袋放下,就著路旁寫著「奉茶」兩字的瓦壺,取了一勺茶水,直著脖子咕嚕咕嚕,一口氣灌下去。
這是過去在臺灣村鎮常見的,不知名旅客接受不知名主人茶水款待的情景。無疑的,藉著那奉茶清香和涼爽的滋潤,他將旅行得更遠,看到更多新鮮的事物。
人都是愛旅行的,藉著旅遊,人們得以從個人狹隘的工作起居空間跳離。「山水無主,有閒便是」,在旅遊中不只可以從大自然中重尋自我,也瞭解了自然和人類整體的關聯。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意義也就在此了。
今天隨著物質生活的進步,交通工具的改善,行萬里路早已成為極輕而易舉的事。君不見今日公路上,旅客打一個盹兒就由臺北到了高雄,而旅行社更配合十大建設大高速公路的通車,發佈了各種便捷的旅遊節目單,諸如「溪頭、日月潭一日遊」、「到梧棲吃海鮮,再到臺南吃擔仔麵」等等。
特別是在今年初開放國外觀光護照之後,電視、報刊、雜誌無不競相傳播出國旅行的各種知識和方法,每日飛向世界各地名勝的旅客多如過江之鯽。在國勢唯艱的今天,政府開放觀光,無非是希望每一個出外的國民,都能成為國民外交的先鋒,藉著民間的友情溝通,使外國人多瞭解我們的生活、文化和土地。
即或當我們的國民就坐在歐洲的露天咖啡館、賞心悅目於異地風情之餘,會不會驀然憶起那一杯家鄉奉茶的清甜和情意呢?飲水思源,同時我們也該想到在行萬里路之前,我們是否已充份瞭解了我們自己賴以生長和繁榮的土地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一個連自己國土都欠缺瞭解的人,能擔負起成功的國民外交嗎?事實上,不管今日的交通工具如何神速便利,並不一定證明旅客從旅遊中學到了更多知識,光憑走馬觀花,也不能充份瞭解自己的國土。
漢聲雜誌在這觀光風尚空前蓬勃的當兒,選擇了最切近,也最值得我們關心的題材--臺灣,做為國民旅遊的專集素材。臺灣是如何誕生在無垠的太平洋裡的?我們的山、海、森林、河流、離島、野生動物的資源和分佈狀態如何?臺灣的歷史和人文活動又留下怎樣的軌跡?從去年六月開始,我們為此上山卜海,做各種田野調查和人物採訪。行蹤雖不及萬里,所得資料卻都是一步一步探訪得來的,其中有面對美景無限的衷心喜悅,也看到了一般旅遊者所沒有正視的問題。在這兒,我們不想多添一本泛泛的導遊指南,而是希望讀者藉著旅遊而得到知識性的快樂,藉著旅遊瞭解我們山川大地,產生關懷和愛護之心。
說到知識性的旅遊,本島是一本極豐富的教科書。由地質的狀況可以讀出它在千百萬人來由海洋中上升的歷史,而臺灣島本身便是一座至今猶不斷緩緩升高的大山。居住其間的我們實在有福了。在極短的時間內,隨我們的高興,可以隨時登上人跡罕至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欣賞到峻拔高山上如瑞士般北地的皚皚白雪。同時下到山底,又有溫暖如夏威夷的熱帶棕櫚和海灘,一時可以認識到極端殊異的地理景觀。
本島三分之二是山地,雨水降落,匯成短促的河川貫流而下,其流速差不多高於黃河四百倍,極易挾帶山石泥土沖刷而下。多虧我們的山地披覆滿了蒼鬱的森林,才使這主要以真岩和粘板岩構成、極易風化侵蝕的山地不致崩坍,而又充份涵積人們所需的水源。當人們登高走進臺灣具有四季林相的森林時,可曾想到臺灣的廣大森林是如何在默默地護佑我們的水土,提供我們從生存以至文明的最基礎條件。
地處亞熱帶的臺灣,不僅四季如春,環海更是風景無限。我們隨著潛水隊和海洋生物研究者,認識了我們海底深邃的世界,除了瑰麗的珊瑚礁和繽紛的熱帶魚,更有極豐富的底棲魚類和隨親潮、黑潮而來的無數迴游魚類。做為魚類大量外銷和吃魚佔全世界最高糧食比例的國民,究竟對我們海洋的認識有多少呢?
然而也正在我們為國民旅遊專集做調查的當兒,發現我們的森林遭受濫墾、水土保持面臨困境,河川海洋遭受工業毒水污染,生態均衡不保的種種問題。舉臺北為例,二十多年前臺北的夜晚繁星萬點,月輪清華,不只淡水河裡盛產魚蝦,連城裡立法院前的下水道裡都可以摸到蝦、蛤蜊和鯽魚。早晨起來,更能聽見多種鳥兒的啁啾。二十年後的今天,夜裡抬頭,星月多籠蔽在烏雲之中。莫說水溝,就是河裡也都散發著惡濁氣息,失去了魚蝦的蹤跡。至於鳥兒,就是適應力最強的麻雀在臺北都不易看見了。這不過是短短二十年間所發生的變化,長此以後,連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問題,在「鳥不語、花不香」的情況下,寶島臺灣還能談得上旅遊嗎?
今天最時髦的便是「發展觀光事業」了,但伴隨著觀光而來的,也有人抱著吃喝玩樂、放縱官能、享受一時刺激的心態。旅客坐著飛快的交通工具,忽而南下,忽而北上,除了吃光、喝光,便是平空製造精神上和物質上更多污染罷了。如果再加上自然環境的保護不足,森林濫墾光、鳥獸濫捕光、河川海洋的污染光,那才真是叫做「觀光光」了。
在為收集國民旅遊資料所做的旅行當中,我們很痛心地看到恆春半島南仁山千百年衍生出來、豐盛的熱帶雨林遭到濫墾,這不只使恆春半島氣候變成乾旱,也使許多珍貴的樹種從此由地球上消失。我們看到非法商人在秀姑鑾溪山海口,偷採大理石,不只破壞了著名的臺灣八景之一--秀姑漱玉,也危害到河床兩岸的地質穩定性。我們也看到人們僅只為口腹之慾或戔戔小利,濫捕鳥獸魚類,在山產野味行裡販賣著行將絕跡、臺灣野生的羌、鹿、野山羊的皮肉,甚至那些迢迢千里而來的客人路過的候鳥,也不免被活捉、捕殺的命運。最令人怵目驚心的,莫過於在滿洲鄉夜獵西伯利亞飛來灰面鷲的殘酷情景了。在東部海岸,我們也看見成筐成簍不足齡的小龍蝦正待運銷日本,若照這種情況來捕捉珍貴魚蝦,不久,龍蝦也將在臺灣近海消失。在這些因一時貪慾而造成的破壞當中,不禁令人感到憂心忡忡。
昔時中國人所抱的人生哲學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曾幾何時,竟演變成「自己砍樹,自己曬日頭」的情景呢?在全球性能源危機的今天,我們在暖熱的臺灣都市裡蓋北歐型的玻璃帷幕大廈,裝有避寒作用的壁紙、地毯和深軟的厚沙發,而在內部大量裝設直吹向馬路走廊的強力冷氣機,據報上消息,今天臺灣光是冷氣機用電的消秏量,便可抵得上兩個核能電廠。在霓紅燈和冷氣裝點足了我們都市繁華和舒適之餘,核能電廠卻開始一處處佔領臺灣風光明媚的海邊,成了遊客止步的區域。而核能電廠所排的熱水,若不經適當處理,更是毀壞了臺灣海底的珊瑚礁和魚類。現代人生活的浪費、破壞和消秏一如任性的小孩,在試探著大自然的容忍度,待有朝一日大自然翻了,收拾可就來不及了。
中國人原有極優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例如《孟子》梁惠王篇中說的:「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數罟不入洿池,魚*不可勝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古人在此一再申說人應順應天時以耕作,不用密網做滅絕性的捕獵,砍伐林木要有適當的時令和節度,都在解釋人和大自然的關係該是互助共生,而非貪圖眼前利益,一味抽取髓地寄生於大自然之上。
從這樣的哲學觀可以瞭解到何以世界上許多古代發生燦爛文明的肥沃地區,淪為土地毫無生產力的廢墟,中國卻能數千年立足於同一塊土地上耕耘、得到糧食,其奧祕無非在於勤儉與尊重自然的生活態度。
這美好的傳統並未因工業的發展而全然消失,仍被一些默默為保護臺灣自然環境努力的有心人所延續,諸如中華潛水公司的謝新曦,放下了魚槍,改拿攝影機,下海調查、拍攝我們海底的生態圖片。他在澎湖馴養海豚,改變了百年來海豚被捕殺進補的命運。由海豚做為起步,他更計劃在國內推動設立一處遊樂與教育並重的海洋公園。又如臺大的夏鑄九帶領一群年輕的學生,深入太平山區,調查分析我們的綠色景觀資源,作提供國民森林旅遊區的規畫。觀光局的路嘉煌,殫心竭慮地在各處風景區設計最基本的遊客機會教育,使旅遊的國民能藉遊覽學到當地資源和景物的珍貴所在。在墾丁公園裡,我們遇見中國醫藥學院的甘偉松從事藥用植物調查,而林試所的何豐吉也正著手編寫由淺入深的臺灣野生植物圖鑑….此外,無論在山陬海角,都可遇到懷抱著對這片土地的愛心而工作的人們。正是他們的執著與堅忍鼓勵了我們,要使國民旅遊這一專集成形,讓廣大的讀者得以藉這一本書,翻閱我們自己的山川大地。
那些晶瑩的雪山不是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而是臺灣的山景。那些艷麗的海底生物和飛鳥不是翻印自國外的動植物奇觀,而是國人潛入海底,守在野地的精心傑作。那些精緻的地理分析圖和動植物圖,更不是從國外地理生物書籍抄來,而是由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經過再三調查,一筆又一筆地仔細模繪出來的。
如臺灣早期的野生動物圖、南仁山的森林演替圖、臺灣的鳥瞰圖、抽乾海水後臺灣四周海底的狀況示意圖….為了使大家能清晰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土地,這工作遲早得有人做,我們願走出這艱難的第一步。在艱苦的工作中,我們的心情是欣悅的。
國民旅遊專集,基本上分為上下兩冊,第一集內容包括有臺灣的形成,我們的山、海、森林和動物,偏重於臺灣大自然的旅遊。第二集是對臺灣有關歷史及人文方面,旅遊資源的探索,加上第一集大自然之旅的延續--我們的河流、溫泉和離島。
從地圖上看臺灣,它是一片沉酣於湛藍海洋中蕉葉也似的美麗島嶼,從地質上看臺灣,它雖與中國大陸有一水之隔,卻是同屬亞洲大陸塊互相連結的土地。它不但供給我們以豐足的笁活,也是一塊我們賴以從頭收拾舊山河的自由基地。
漢聲製作國民旅遊專集,願每位生活、遨遊其間的人,從瞭解中產生關愛,從而共同參與,為我們寶島的明天紮下最穩固的根。這樣,在我們收復神州後,也能進一步地去規劃、建設我們的錦繡河山。

目錄

序  4
開天闢地 臺灣的形成 文:奚淞  16
我們的山嶽  22
山靈的呼喚 文:黃盛璘‧莊展鵬‧江聲  24
‧臺灣山的概況  24
‧五嶽三尖  26
‧中國人愛山  27
‧中國人畫山  27
‧冰河遺跡  29
‧四季山容  30
‧高山湖泊  34
‧觀音圈  34
‧雲海雲瀑  35
上山 高山嚮導王天定的故事 文:江聲  37
我們的海洋  42
下海 水晶宮之旅 文:葉影農  42
期待中的海洋公園  52
為寶島的明日紮根  54
我們的野生動物  69
三百年前日月潭的野生動物圖  70
訪遊漢廷談野生動物的保育 文:周行  72
‧鹿  72
‧為帝雉正名  73
‧猴  74
‧大甲溪上游的奇蹟 文:江湖白  75
‧龍蝦  76
臺灣野生動物與賞鳥活動 文:蔡航椰  78
‧植物園裡的最後鳥族 文:鬱金  78
‧賞鳥人攝影作品  80
‧喜見鴛鴦 文:羅畢  83
夜盡天明  84
‧滿州夜獵 文:春生  84
‧社子清晨-早起的賞鳥人 文:莊展鵬  88
澎湖海豚 文:翁台生  94
我們的森林  98
森林演替  100
臺灣森林概況 103
神木巨木 文:黃 103
‧史前樹-銀杏  104
‧活化石-臺灣蘇鐵  104
‧香青  106
‧冷杉  106
森林是臺灣的命脈 文:黃盛璘  107
‧中國之憂患-黃河  108
到太平山去 文:蔣勳  109
鼠輩橫行 文:林之沿  120
‧生態體系 文:林俊義  120
南仁山植物之旅 文:馬以工  122
編後語  132